打造“六城”同创新高度
——恩施市全力推进“六城”同城工作纪实
通讯员 吴星星
武陵山脉腹地,蜿蜒清江之滨,恩施,从历史中走来,携三国沙渠的文明,隋唐施州的文化,元明清的土司雄风,抗战湖北省会的斗志和决心,昂首阔步,走进了新时代。今天的世界硒都,在“六城”同创的号角声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向着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内外兼修,美丽城市款款来
“美丽城市”是广大市民的美丽愿景,恩施市以国家级和省级创建标准为引领,坚持交通枢纽城、山水园林城、生态旅游城、民俗风情城四个定位,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功能。
以城市路网建设为重点,基本建成施州大道北段、金山大道东段、五峰山隧道及人民路西段等城市道路,“六纵五横四环”的城市路网逐步形成。
绿化、亮化同步推进。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257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38.03%,绿地率33.1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9.9平方米。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施夜景亮化建设。全市各类路灯照明及亮化灯具总数近4万盏,线路总长达300公里。背街小巷安装路灯共计1200余盏,线路总长约45公里。
高品质打造城市景观。规划清江带状公园,高水准策划“清江十二景”,打造武陵山一流城市综合景观。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城区拟建设州级公园10个、市级公园10个、社区公园36个,2017年建成武陵都出口公园,机场隧道红旗公园、解放路象鼻山公园、书院广场公园正在建设中。未来恩施主城区将呈现五百米一公园的美丽景象。
美丽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恩施市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全面推行“515”深度保洁模式,向次干道、背街小巷延伸,对城区320平方米道路实行24小时精细化、常态化保洁。继续加大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力度,2017年以来,拆除大型广告牌72块,清理喷绘、横幅、灯箱等广告3200余个。现场制止占道经营、流动摆摊等违规行为17000余起。全面落实243名河长的责任,完成清江(恩施城区段)污水管网改造工程10公里,清理龙洞河沿岸排污口75个。强力推进“治堵保畅”,集中警力下沉到各拥堵路段的27个高峰流量点进行疏导和管控。
全力守护“恩施蓝”。严格执行“六不开工、五不上路”。专项整治渣土车乱象,检查规范车辆460台次,工地73处。开展油烟治理,对城区1557家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进行集中整改,城区40家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全部迁出城市规划区,网格化管控秸秆焚烧、垃圾焚烧现象。
“‘六城’同创开展以后,城市变得更漂亮了,我们居住的社区每天打扫的干干净净,路边还摆放了很多鲜花,让人觉得心情舒畅。”机场路社区居民刘美娟说道。
提升内涵,文明城市聚人心
穿越历史氤氲、走过大街小巷,我们始终能感受到根植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包容友善、乐观坚韧。
2017年12月15日,“硒都网事·感动2017”评选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硒都大地涌现出的新时代好典型,代表着恩施人民的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实干担当。
正在火热开展的“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热潮。引领恩施人民积极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恩施市通过深入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发挥榜样力量,传递向善向上向美正能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恩施市把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作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2017年以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和市民课堂近200场次,编印发放《市民文明手册》3万余册。打造一批弘扬社会美德、彰显民族精神的社区精品文化长廊,使市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志愿服务传递城市温度。在斑马线旁、在福利院里、在村小教室……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热情和善意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来自湖北民族学院的大学生王晨说道,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很有意义,感觉实现了自我价值。
截至目前,bet365下载注册的志愿者已达15000余人。义工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不断长壮大,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以民为本,健康城市惠民生
恩施市坚持以“人”为中心,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全力推进与市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启动垃圾焚烧循环产业园、车坝河引水工程、二水厂迁建、四水厂新建,完成城区排水改造、大沙坝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积极开展城市“公厕革命”,每年新建10座公厕,完成城区37座旱厕改造,城区现有公厕达93座,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公共卫生环境治理。2017年,对全市3609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
对城区10个水厂、乡镇32个水厂开展生活饮用水专项监督检查。集中开展除“四害”活动。扎实开展农贸市场卫生环境整治、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机构治理等工作。
推进“健康硒都”全民行动计划,组织专家修订、编印健康教育读本(学生版)(居民版)各6万册,下发到中小学校和社区。创编《幼儿洗手歌》,在全市幼儿园传唱。发起“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活动,共计300余人参加。开展“控烟戒烟”知识讲座10余场次,健康咨询2770余人次。
活力迸发,旅游城市展魅力
恩施市出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十条意见,给出“真金白银”的奖励标准。在政策激励下,恩施旅游持续升温。
大峡谷、土司城、土家女儿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生态旅游区等景区提档升级,“名片”效应日益彰显。大清江旅游度假区、夷水侗乡、鹿院坪、青云崖、女儿湖等一批新兴景区加快建设。
做大做响“土家女儿会”文化品牌,恩施古老而又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令山外人心动目眩。大峡谷富硒野菜节、盛家坝乡千人插秧节、三岔镇土豆花节轮番上场,汇聚人气。“恩施大峡谷热气球挑战赛”“梭布垭石林自行车赛”和新塘“挂壁公路”汽车拉力赛等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拓展出新天地。
打造“旅游+”模式,推进全域旅游。城区变公园、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特色产品变商品,旅游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来自武汉的游客周先生感叹道,整个恩施就是个大景区,清水相依,青山相拥,处处是景,让人留念。
恩施市以恩施州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做好“山水文章”,提升出具有影响力的山水观光、富硒养生、乡村休闲、文化体验、避暑度假等产品,不断完善产品体系,积极引导恩施从观光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型。
(值班总编:滕义 编审:李晋升 实习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