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乡村分外美
——恩施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纪实
记者 刘伦
农村通畅公路犹如玉带飘萦彩蝶舞。
山乡农民晒丰收。
民居、茶园成为靓丽的风景。
美丽的乡村风景吸引了国内外友人。
时下,行走在广袤的恩施市乡村大地,满目是宽阔洁净的康庄大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硕果累累的庄园……
迎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号角,恩施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已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村中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
统筹城乡,凝聚共识同下“一盘棋”
“安居筑梦”,屯堡集镇居民感受越来越深了!
11月12日,美容店老板王先珍告诉记者,以前屯堡集镇是典型的脏、乱、差,现在有了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建成了五星级农村客运站,集镇管理也到位,走在街上有了小城镇的感觉。
屯堡之变始于恩施市实施乡集镇建设“壮腰工程”。
近年来,该市在做强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做特乡镇集镇,以统筹城乡发展,传承绿色底蕴。
集镇建设,规划先行。该市大力推进乡镇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对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新修订完善;对正在编制的集镇建设规划,严格把好环境影响评价关。
该市还设立城乡绿色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亿元财政资金用于重大项目以奖代补,梯次推进乡镇集镇差异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旅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扮靓集镇的同时,也做美了农村社区,构建起生态屏障。
该市结合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坚持能集中的不分散、能依山就势的不占良田、能“土”的不“洋”三原则,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建设八大生态走廊,打造美丽乡村,使得城乡融入自然,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乡清洁家园工程”更让高山乡镇板桥受益匪浅。如今,住在桥湾小区的村民们已不再砍山取柴火,用上了沼气、液化气等新能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板桥“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蓝天常驻”。
以产业支撑,演绎助农增收“连续剧”
“长在田里是一道风景,收获时都是旅游商品!”在沐抚办事处,这句话如今成为“流行语”。
发展茶叶,壮大畜牧,提速信息……恩施市以产业支撑搭建城乡一体化平台,以“六大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延伸、加粗生态价值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农民增收“连续剧”。
作为全州唯一省级重点开发区域,该市用产业“打头阵”,用产业基地作平台,突出绿色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了产业链条短、群众赚钱难的问题。
该市在稳定农业产业化基地120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的基础上,茶叶产业突出精深加工、现代烟草突出稳产增收、畜牧产业突出提质增效。立足“猪沼茶”、“猪沼菜”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庄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培育以农户为基础的生态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建立起农户分享市场收益的现代农业体系。
如今,“世界硒都”品牌优势已经显现,“恩施玉露”、“湖北思乐”、“恩施富硒茶”、“大山鼎”蔬菜等品牌享誉神州,品牌价值也是水涨船高。
要现代绿色农业,更要新型绿色工业!
该市以恩施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六角亭生态工业园、龙凤低碳工业园、金桂大道商贸物流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新型工业绿色发展平台。
该市还强化绿色招商理念,积极推进富硒绿色食品、道地医药、现代烟草、清洁能源等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的生态发展格局,积极创建中国低碳城市。
为展示绿色,该市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重点围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部署,加快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核心景区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养休悟”九大旅游要素,以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条,打造“中国休闲养生之都”。
如今,矩阵式旅游营销模式已让“仙居恩施?休闲养生洗肺之旅”名声在外,吸引数亿千万计游客前来恩施“一睹芳容”。今年1至10月,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0%。
让试点先行,助推经济社会“齐步走”
行走在龙凤镇,总能看到一幅幅喜人画卷:安置小区机声隆隆,特困户搬进新家,梯田茶园泛着翠绿,成片蔬菜喜获丰收……
如今,龙凤试点建设如火如荼,正牵引着各种体制机制创新大探索,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即将形成可供推广的龙凤经验。
龙凤镇已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先后在大转拐村、吉心村、二坡村发展城郊蔬菜产业1万亩,相继建成龙马保扎千亩茶叶示范基地、青堡千亩烟叶示范基地、二坡万羽家禽养殖示范基地等10个千亩产业基地,逐步扩大了产业扶贫效益。
村医村教“入阁”、 电商交易平台、农村金融投融资创新等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产业扶贫上,既有针对一村一户建产业帮带措施“滴灌式”扶贫,也有开展土地整治形成一村一品“喷灌式”扶贫,更有“池塘式”扶贫(企业、农民、合作社捆绑,财政配股、金融帮扶)。同时,引进保险企业参与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抗风险的能力。
在龙凤试点“引擎”带动下,“大校带小校”的教育共同体、“大院带小院”的医疗合作机制等新探索创新的体制机制,已在恩施市城乡“遍地开花”,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对于恩施市城乡居民不再是梦想。
为提升群众服务水平,该市发动项目建设“引擎”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聚焦社会治理,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以绿色GDP、民生GDP检验各项工作成效。
该市更是把最好的办公楼腾出来,组建“市民之家”, 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结”,让群众办事不再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自5月5日正式运行以来,已入驻单位38家,受理审批事项118645件,办结117427件。
下一步,恩施市将进一步完善村医村教进村“两委”班子、律师进村法律入户、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为民服务体系,打造“便民服务三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值班总编:杨承佳 责任编辑:瞿照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