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燕子坝)群众是我最好的老师
燕子坝村尖刀班成员 侯春梅
6月16日 周六 晴
刚吃过午饭,就接到帮扶户金大伯的女儿芬姐电话,她希望我去她家一趟。我一边马不停蹄出了门,一边电话请求村支书、主任王仲新同往。
“小侯啊,前天你送来的扶贫手册,里面内容是补起来的吧?我爸看都没看就稀里糊涂签了字。”在赶往芬姐家的路上,我把她找我的电话内容向王主任简要做了汇报。
金大伯和老伴,三个子女都在,芬姐是金大伯唯一的女儿。刚坐下,芬姐就开始给我们“上课”,讲课内容:国家扶贫政策。
因为多种原因,2013年他家4口进入扶贫系统,但按照国家标准他家2014年就已经达到脱贫标准,不再享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这让老人对扶贫干部产生了误解。我心里想着,芬姐“发泄”一番,气顺了也就好了。
讲完政策,我以为她已经“发泄”完毕,其实并没有。“你们说我们是贫困户,我们的帮扶责任人是哪个,你们也没来宣传过扶贫政策。”芬姐说。
我心里一惊,只要惠农政策一到,我总是最先通知金大伯,也多次到他家宣传政策,就怕他们觉得自己住得偏远,村委会忽视了他们。
“这些大家都享受过,我不晓得你是我的帮扶人,也没到我屋里宣传过政策。”金大伯着急地说。原来,金大伯不理解什么是去他家宣传政策。
“我还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如果不到位,请您原谅。”虽然感到有些委屈,但我还是第一时间调整情绪,向老人道歉。
其实,今年我已经多次到过他家,一次金大娘不知道大病救助政策的流程,我还上门帮他办理过。就在前不久,我还和州里驻村“尖刀班”班长沈祥辉一起到老人家讲解了村里的扶贫政策。金大伯分不清上门宣讲政策,让我十分着急。
其实,去年芬姐就找过村委会,要求吃低保,经过解释,她已经放弃了吃低保的想法。但老人却因为自己无法吃低保加深了对扶贫干部的误会。芬姐兄妹为让老人开心,提出想自己出钱,让“尖刀班”成员配合说是低保金再转交老人。
他们的提议充满孝心,但客观上却让我们“尖刀班”成员十分为难。我只能明确告诉他们兄妹俩,我无法帮他们。
回程路上,和王主任谈起今天的事,真心觉得芬姐一家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他们是我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时最好的老师。
首先,作为扶贫干部如果自身能力不过硬,在群众面前自然要“挨批”。只有钻研透政策,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其次,坚持应有的原则。老百姓能享受的政策一定不能掉,不能享受的政策坚决不能“走后门”。最后,做一个善良的人,永远为群众谋幸福。(记者 谭燚 整理,除沈祥辉、王仲新、侯春梅,文中其他人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