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恩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勇到龙凤镇调研督导精准扶贫工作。他要求,帮扶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按要求整理扶贫档案、填写《扶贫手册》,确保扶贫档案规范、真实、逻辑性强。
扶贫工作要精准,相关档案资料的整理同样要精准,不仅要符合实际情况,与国家扶贫系统数据完全一致,还要与实际的帮扶措施、帮扶成效,以及老百姓获得的优惠政策相一致。
扶贫档案不能“张冠李戴”。扶贫档案、相关资料的记录、整理、管理要实事求是,符合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贫困户类型、致贫原因,贫困户所有的土地、林地等要准确、无误。不能在办公室里抓脑壳决定,也不能听贫困户“一面之词”,可能有的数据贫困户自己也记不清楚。要让他们拿出户口本。身份证、一卡通、土地承包经营证、林权证等资料,根据资料填写《帮扶手册》,做到资料可靠、数据准确。
扶贫档案不能“表里不一”。扶贫档案、相关资料的记录、整理、管理要脚踏实地,符合帮扶干部的实际工作。帮扶措施有哪些?帮扶成效有什么?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要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帮扶干部在填写扶贫档案的时候不能随意涂抹、任意决定,也不能“一厢情愿”,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做好帮扶规划,帮助困难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让困难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得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
扶贫档案不能“指鹿为马”。扶贫档案、相关资料的记录、整理、管理要逻辑清晰,绝不可出现颠倒是非、前后不一、先来后到之类的“硬伤”。要做到“一户一档”,边缘户、存疑户佐证资料要充分、有力。要做到精准识别,有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审核确认贫困户报告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花名册。要做到精准退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乡镇档案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此外,扶贫档案的整理不能“一头热”“两张皮”,帮扶干部要进村入户,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宣传优惠政策,告知帮扶成效,要与困难群众“算账”,还要让困难群众“认账”。
总之,要控制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让准确、真实、清楚的扶贫档案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提升群众满意度。
(值班总编:朱述耀 责任编辑:程玲)
精彩推荐
- 蔡 燕:要精准整理扶贫档案
- 范建生:算好生态账 打赢生态仗
- 庞青松:“教育公平”正大步向我...
- (摄影专题)恩施有群伙计不怕热
- (摄影专题)执着“考证“制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