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松:“教育公平”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18-07-26 16:05:00|  来源:bet365下载

  7月12日,恩施市教育局召开2018年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就社会和家长关注的招生焦点和敏感问题进行解答:今年招生将严格遵守“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合理分流、平行分班、阳光监督、规范有序”24字原则。(7月12日 bet365下载)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民众渴望实现“教育公平”。在这方面,恩施市迈出了重要步伐,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而让“教育公平”正逐步成为现实。其间,有很多措施绽放着公平、公正的光彩,充满智慧,可圈可点。

  “扩班增位”为更多人创造了上学机会。今年恩施市通过扩班、增加学位的办法,尽最大努力开足班级、增加学位,充分满足保障性对象入学,努力满足进城务工、经商等随迁子女“在城里读书”“在恩施读书”的需求。同时,扩班、增位也是解决超级大班的有效途经,增加班次,减少班级人数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实施,有利于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当然,扩班、增加学位会加重学校的负担,但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享受教育服务。

  “指标分配”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按照州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秋季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今年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毕业时,优质高中招生计划80%的指标将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是保障农村学校生源稳定和防止目的性择校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它意味着,进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不再被少数重点初中所垄断,而是每一所初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拥有进优质高中读书的机会,有的学生在乡村初中就读比在城市初中就读更有可能获得进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学生扎堆往城市优质初中挤的现象,减轻了家长、学生择校的负担,也有利于发挥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

  “摇号录取”排除了人情因素。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州府所在地,大量城区服务范围外学生随父母进入城市,恩施市能否满足这批适龄学生就读呢?恩施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如果学校有富余学位可以直接招录;如果随迁就读学生人数大于学校富余学位时,则实行随机摇号录取。在学位不够的情况下,摇号录取无疑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措施,它排除了人情因素,在摇号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贫富之分。同时,对摇号中未能录取的学生恩施市也采取了有序分流的措施,确保每一个想在恩施读书的学生有学校可进。

  “随机分班”是最大的公平。学校分班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重点班、尖子班、贵族班有违教育的初心,扭曲了教育的形象,受到民众的诟病。针对学生报名后,能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申请选择班级的问题,恩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的公平也就是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的公平,招生方案明确规定,均衡师资、平行分班。具体方式为,在兼顾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实行随机平行分班,分班结果现场打印、公示。分班前,学校均衡搭配师资,并公示班主任及师资搭配情况。分班后,由班主任抽签确定任教班级。随机平行分班让教育公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如前所述,这里面没有了特权,没有了贵贱贫富的区别,没有了看客炒菜,在随机平行分班中谁都无法私下挑选老师和班主任,没有了所谓的重点班,学校均衡搭配各班教师,从根本上防止了因分班带来的不公平。

  “学区制”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推进。是的,消除大班实际上也就是缩减了主城区学校的招生学位,那有什么方法来保障未能进入主城区学校就读孩子的教育权利?如何保护随迁就读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恩施市初步探索了学区制试点,缩小城区中心校与城郊学校间的教育差距,去年确定了四个试点学区,确保各个校区间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确定四大学区后,严格按照“八统一”“一不变”的原则进行管理和考核。“学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优质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利于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一方面又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要求明确而严格为教育平公护航。恩施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阳光招生”“廉洁招生”,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求招生过程全程接受社会监督。要求各学校(含民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不得举办、参与或委托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生源,不得使用社会培训机构的测试成绩和排名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不得要求家长提交学生成绩证明,不得违规收费。

  为确保各学校“阳光招生”“廉洁招生”,恩施市确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教育局出台了《招生工作十条禁令》,设立了招生咨询电话和违规举报电话。招生过程中,市纪委监察委将派出督查组到城区各中小学对新生招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这些措施明确而严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中当前招生中存在的“毒瘤”,为教育真正实现公平提供了纪律和制度保障。实现教育公平是人心所向,是民生之大事,为此,政府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教育部门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当然,教育公平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新建学校或扩大现有学校的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保障足够的师资队伍,为教师创造潜心于教学的条件,让他们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工作。在加强对公办学校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严格执行“免试入学”等制度,不可出现公办学校免试而民办学校却以试选生的现象。

  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每一所学校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招生政策,不走样,不谋私利,不违规招生,不招人情生,不把招生作为人情交易之手段,要把好教育公平的第一道关口。广大教师要不负市委、政府所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打造“教育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值班总编:朱述耀 责任编辑:程玲)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